目前,冀中南夏玉米正处于喇叭口期,即将迎来抽雄散粉期,本文主要介绍该时期的主要病害和防治方法及抽穗期的管理措施。
01、玉米顶腐病
由于天气变化,暴雨暴晴,导致玉米顶腐病发病较多,近期发现田间顶腐病发生呈上升趋势,那么什么是玉米顶腐病,该如何防治呢?
1、玉米顶腐病可分为真菌型和细菌性两种(镰刀菌顶腐病和细菌性顶腐病)
喇叭口期遇到持续高温易发生该病,特别是在高温、多雨、强光照气候条件下,易伤害叶片顶端的幼嫩组织,导致细菌很快入侵,加之每天玉米周期性的吐水和高温气候,有利细菌大量繁殖,造成叶片顶部组织大量腐烂。一般来说,低洼地块、土壤粘重地块玉米顶腐病发病重。
2、主要症状表现
成株期病株多矮小,但也有矮化不明显的,其它症状更呈多样化:
(1)叶缘缺刻型。感病叶片的基部或边缘出现“刀切状”缺刻,叶缘和顶部褪绿呈黄亮色,严重时1个叶片的半边或者全叶脱落,只留下叶片中脉以及中脉上残留的少量叶肉组织。
(2)叶片枯死型。叶片基部边缘褐色腐烂,叶片有时呈“撕裂状”或“断叶状”,严重时顶部4~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。
(3)扭曲卷裹型。顶部叶片卷缩成直立“长鞭状”,有的在形成鞭状时被其它叶片包裹不能伸展形成“弓状”,有的顶部几个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,缠结的叶片常呈“撕裂状”、“皱缩状”(注意:该症状容易与“玉米疯顶病”混淆,区别在于该病的叶片边缘有明显的黄化症状,叶片变形、扭曲症状轻于“疯顶病”)。
(4)叶鞘、茎秆腐烂型。穗位节的叶片基部变褐色腐烂的病株,常常在叶鞘和茎秆髓部也出现腐烂,叶鞘内侧和紧靠的茎秆皮层呈“铁锈色”腐烂,剖开茎部,可见内部维管束和茎节出现褐色病点或短条状变色,有的出现空洞,内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,刮风时容易折倒。
3、发生规律
病原菌在土壤,病残体和带菌种子中越冬,成为下一季玉米发病的初侵染菌源。种子带菌还可远距离传播,使发病区域不断扩大。顶腐病具有某些系统侵染的特征,病株产生的病原菌分生孢子还可以随风雨传播,进行再侵染。
4、发生原因
(1)品种原因
不同玉米品种对顶腐病的抗病性不同,杂交种的抗病性要高于自交系,宜选择叶片直立通透性好的品种,叶片通透性不佳的品种易感病。
(2)种植条件原因
一般情况,土地黏重、地势低洼地块发病较重,耕作粗放、土壤肥力差的地块发病也较重。
5、防治方法
(1)、排湿提温,消灭杂草,喷施叶面肥,以提高植株生长质量,增强抗病能力。
(2)、及时追肥。玉米生育进程进入大喇叭口期,要迅速对玉米进行追施氮肥,尤其对发病较重地块,更要做好及早追肥工作。同时,要做好叶面喷施微肥和生长调节剂,促苗早发,补充养分,提高抗逆能力。
02、玉米褐斑病
“玉米叶片发黄,上面布满斑点,这是怎么回事?”近期有农民朋友咨询,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玉米褐斑病引起的。7月中旬以来高温多雨的天气大大增加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几率,需要农民朋友们注意的是,现在也是玉米褐斑病等病害的易感时期。
1、玉米褐斑病的症状表现
玉米褐斑病通常发生在玉米叶片、叶鞘及茎秆,先在顶部叶片的发生,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多,常密集成行。
2、为什么会发生玉米褐斑病?
土壤中及病残体组织中有褐斑病病原体菌;首先,高感品种连作时,土壤中菌量每年增加5~10倍;其次,施肥方面,用有病残体的秸秆还田,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堆肥或带菌的农家肥,使病菌随之传入田内,造成菌源数量相应的增加。
一般在玉米8~10片叶时易发生病害,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。
3、怎么防治玉米褐斑病?
(1)、选用高产抗病品种,实行3年以上轮作。
(2)、加强田间管理。施足底肥,增施磷钾肥,适时追肥。一般可在玉米4-5叶期追施苗肥,追施尿素10-15kg/亩。
(3)、做好药剂防治。用三唑类如丙环唑、戊唑醇等药剂叶面喷雾,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。
03、玉米抽穗前倒伏防治
冀中南地区7月中下旬经历多次狂风和暴雨的袭击,造成大面积的玉米倒伏。此阶段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-抽雄前,经笔者现场察看,本次倒伏为根倒伏,此时期玉米气生根尚未形成,抓地力较弱,因恶风暴雨或灌水后遇大风而引起。玉米植株不弯不折,植株的根系在土壤中固定的位置发生改变。
04、玉米抽穗期管理
玉米产量高低取决于穗期的田间管理,取决于肥水条件。要想获得玉米好收成,必须做好穗期田间管理工作。
玉米抽穗期是指拔节-抽雄这段时间,是玉米茎叶生长比较旺盛、雌雄开始分化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、耗水量大、需肥量多、病虫害多发期,决定有效穗数和粒数,植株生长发育好坏,对玉米产量具有重要影响。
1、酌施粒肥:穗期是玉米一生中需肥量多、需肥强度大的时期,对氮、磷、钾的吸收量分别占玉米一生吸收总量50-55%、52-60%和75-85%。根据苗情而定,长势旺的不施;长势差的酌情施。应氮肥、磷肥配合施用,采用窝施或叶面喷施。在雌穗花丝开始抽出时施用,亩用0.5-1公斤尿素、150g磷酸二氢钾液50公斤叶面喷施。
2、浇灌浆水:玉米的穗期耗水量大,占一生耗水总量的30-35%,抽雄期耗水强度大,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,干旱、缺水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,甚至绝收,严重影响产量。有灌溉条件的地方,玉米抽穗到乳熟期需水较多,此时灌水,不仅可以提高结实率,而且能促进养分的运转,籽粒饱满,提高产量。(来源:中化MAP在河北)